1、發(fā)病機制
感染途徑有上行性感染和下行性感染。根據(jù)致病菌的不同可分為:
① 非特異性尿道炎,致病菌以大腸埃希桿菌、鏈球菌屬及葡萄球菌屬常見;
② 特異性尿道炎,又稱淋病性尿道炎,簡稱淋病,致病菌為淋病奈瑟菌;
③ 非淋病性尿道炎,致病菌為沙眼衣原體、解脲支原體、嗜血短桿菌、真菌、陰道毛滴蟲、尖銳濕疣及單純皰疹病毒等。
2、發(fā)病原因
引起尿道炎常見的原因如下:
1、尿道損傷
尿道器械檢查引起的尿道黏膜擦傷,可破壞尿道黏膜防御功能,導(dǎo)致細菌感染。
2、尿道內(nèi)異物
自外界放入的異物或尿道內(nèi)結(jié)石等,停頓稍久即可導(dǎo)致尿道感染。
3、尿道梗阻
如包皮口狹窄、尿道外口狹窄、尿道狹窄、后尿道瓣膜、尿道腫瘤、女性處女膜傘、尿道口處女膜融合等,因排尿不暢,尿液積存于尿道內(nèi)可繼發(fā)尿道感染。
4、鄰近器官炎癥
如前列腺炎、精囊炎、陰道炎或子宮頸炎等可蔓延到尿道,此常為慢性后尿道炎的頑固病灶。
5、常與性生活有關(guān)
不潔性生活易引起尿道感染。
尿道急性炎癥時,尿道外口紅腫,邊緣外翻,黏膜表面常被漿液性或膿性分泌物所黏合,有時有淺表潰瘍。鏡下可見黏膜水腫,其中有白細胞、漿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,毛細血管明顯擴張,尿道旁腺體充血或被成堆膿細胞所填塞。
慢性尿道炎病變主要在后尿道、膀胱頸和膀胱三角區(qū),有時蔓延整個尿道。尿道黏膜表面粗糙呈暗紅色顆粒狀,因有瘢痕收縮,尿道外口較正常小。鏡下可見淋巴細胞、漿細胞和少數(shù)白細胞,纖維母細胞增加。